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地方动态

贵州师范学院开展“青春安全课堂”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

     字号: [ ]  视力保护色:

为贯彻落实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要求,推动乡村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均衡发展,近日,贵州师范学院青春健康俱乐部团队赴铜仁市江口县闵孝镇初级中学,开展“青春安全课堂”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,以同伴教育为核心模式,为青少年提供系统化、科学化的成长指导,助力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。

志愿者前往学校

同学们进行破冰游戏


科学认知爱情:同伴互助构建科学爱情观

青春健康俱乐部创新采用“五色拼盘”情感教育模型,通过同伴互助将抽象情感具象化。同学们用颜色贴纸标注情感状态,彩绳编织关系网络,在“情感色谱仪”活动中直观分析情感构成,显著提升了大家对情感认知的参与度和理解度。

志愿者讲解如何培养正确爱情观

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择偶观

同学们粘贴择偶观便利贴


人际交往赋能:同伴实践提升社交能力

青春健康俱乐部创新开发同伴教育培养方案,通过体验式学习帮助青少年应对人际交往挑战。“信任圈绘制”活动引导学生梳理社交网络,“沟通角色扮演”模拟典型场景培养换位思考能力,“拒绝艺术”训练则通过同伴示范建立既维护自我又保持关系的沟通模式。这套系统化方案显著提升了青少年的社交能力,使其能更从容地应对成长中的人际互动挑战。

志愿者讲解如何应对压力


性健康科普:同伴对话传播科学防护观

青春健康俱乐部采用“同伴引导—脱敏讨论—认知应用”三步教学法破解乡村性教育困境。通过培训学生骨干作为同伴教育员,组织小组讨论青春期发育、避孕原理等知识,并设置“青春语言粉碎站”专题辩论,破除“安全期绝对安全”等误区。在情景模拟环节,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自我保护技巧,结合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解读提升法律意识,有效消除对性健康话题的羞耻感。

同学回答问题


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同伴教育的互动模式,打破了传统说教的壁垒,通过平等对话建立了信任感,系统化培养了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爱情观、健康交往能力和性防护意识,探索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创新路径,为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了青春力量。

志愿者与当地村委会合照



    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