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习水县紧紧围绕生育政策调整优化和内涵转变,主动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突出系统谋划,增强服务功能,完善协同机制,创新“1234”工作举措,加快计生协改革转型发展,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,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健康幸福注入强劲动力。
健全一个体系,构建一体化组织网络
一是强化组织领导。将计生协列入县委群团组织序列,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,成立由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出台《习水县计划生育协会综合改革方案》,修订完善计生协“三定”方案,明确职能职责。2022年以来,县委常委会3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计生协工作,推动解决计生协改革困难和问题11个。
二是健全组织体系。明确县计生协为正科级参公单位,核定编制 7 名。县计生协专职副会长纳入县卫生健康局党委领导班子。建立县委常委分管、县政府副县长兼任县计生协会长,乡镇 (街道)党政主要领导、村居(社区)“两委”主要领导兼任会长的领导体制。全县26个乡镇(街道)均配备会长、专职副会长、秘书长并落实专(兼)职工作人员,257个村居(社区)均配备会长和秘书长,构建了县、乡、村一体化组织体系。
三是落实经费保障。建立计生协工作经费专项预算制度,每年县级财政为县计生协预算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,并按照财政增长比例同步增加预算。乡、村两级计生协工作经费纳入乡级卫生健康事业经费预算,切实保障计生协工作开展和阵地建设。2022年以来,累计落实100万元的专项经费保障计生协运转和县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、健康知识进万家等 13 个试点示范项目建设。
搭建两大平台,畅通多元化服务渠道
一是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。充分利用“医事通”“习水公卫”“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”等各类平台资源,将计生协服务阵地、项目、活动链接到网络媒体,打造集生殖健康咨询、优生优育指导、计生家庭帮扶等功能为一体的“一站式”网上服务体系。2022年以来,线上平台累计绑定15万余人,推送优生优育及健康知识20余期,阅览人次超过12万人次。
二是打造标准化服务平台。整合全县卫生健康资源,依托县妇幼保健院,投入资金10万元,高标准打造县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中心。依托乡镇(街道)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建立26个家庭服务中心,提档升级342个村居(社区) 卫生室,形成了以县优生优育指导中心为龙头,乡家庭服务中心为支撑、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多层次、全覆盖服务体系。
建强三支队伍,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
一是组建专家队伍。 由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、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妇产科和儿科业务骨干、专业医师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组成优生优育专家库,并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协作关系,为全县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发展规划、师资培训、咨询指导等专业化服务。立足群众需求和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,合理设置家长课堂,为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全县纳入优生优育专家库19人,开展培训2000余人次,接受咨询7000余人次。
二是优化会员队伍。开设“网上计生协”会员申报窗口,开通会员申请渠道,方便群众网上入会。持续加强会员队伍建设,不断优化会员结构,把致富带头人、技术特长人、公益热心人和社会知名人发展为骨干会员,进一步扩大计生协组织覆盖面、服务面。全县计生协会员达3万余名。
三是壮大志愿者队伍。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、乡镇(街道)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、村卫生室等成立博爱义工组织或建立博爱义工服务站,组建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博爱义工服务队伍, 组织开展健康咨询、优生优育指导、疾病防控等工作。采取组织化招募方式,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志愿者队伍,持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。全县组建志愿者服务队31支1300余人,开展义工服务500余场次,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。
做优四项服务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
一是“联盟+专家”做优优生优育。依托县级优生优育指导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中心,邀请专家为全县妇幼、亲子、育婴、儿保提供专业指导。发挥县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辐射带动作用,与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专科联盟,派驻优生优育指导专家到联盟单位开展坐诊、巡回讲座。2022年,累计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631人,优生优育讲座14场3000余人次。
二是“品牌+帮扶”做实关爱关怀。创立计生特殊家庭联系、失独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、计生困难家庭常态化救助等制度,探索建立“1名博爱义工志愿者+1名村干部”服务失独家庭包保体系。扎实开展“博爱名城 ·圆梦大学”“博爱名城 ·幸福微笑”等活动,大力实施计生困难家庭医疗救治、应急救助、入学资助等各类救助,累计发放助学助医生育关怀基金438万余元,为全县103名失独家庭人员办理住院护理补贴保险。
三是“科普+讲堂”促进家庭健康。充分运用电视台、报刊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媒体平台,全方位科普健康知识。深入开展“健康知识进万家”活动,创新探索村级“计生协+家庭健康指导员”联动工作机制,通过深入开展宣传指导、健康普及、健康知识大讲堂等方式,推动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。累计注册健康指导员 700 余人,培养家庭健康明白人15.2万余人,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500 余场。
四是“协作+自治”保障群众权益。整合司法、民政、卫健等部门资源,健全联席、沟通、会商、研判、处置长效机制,构建起多方联动的群众权益维护服务体系。积极参与基层群众自治,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将婚育新风、适龄婚育、优生优育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,组织建立“文明迎亲队”,破除“低俗婚闹”“高价彩礼”等陈规 陋习,引领群众树新风、转民风。